雕塑市場的起伏,很大程度上跟人們對雕塑收藏的認知有關系。“中國從很早以前便有字畫收藏,每平方尺多少錢,很明確。對于雕塑,人 們在認識上還有些局限。”張維寧說。 此外,雕塑的可復制屬性也為它們“打開市場”帶來難處。一件雕塑作品只要有模具小稿,交由技藝嫻熟 的工人,即可翻制出與原作幾乎相同的作品。
雕塑的制作成本高升值空間不明顯,也是雕塑收藏較少的原因之一。雕塑是復雜的,它通過介質,實現造型,表達藝術家的情感和思想,具 有空間立體感。以《文成公主》為例,首先根據歷史傳說和主旨去設計形象和風格,確定后就開始畫圖,構圖的時候要考慮主次、疏密和多角度 的視線等,要求高度去概括傳說與主旨;接下來是制作立體的小樣,用手和刀將泥巴做出造型,再用石膏翻模,然后根據需要上色。整個過程中 體力勞動不少,待取得承建方認可后,預算費用簽訂合同,接著制作標準稿,標準稿須反映全部意圖和效果;然后翻模、澆灌、鑄造、打磨、上 色等,最后實現安裝。整個過程的原理,實際上是一個建筑的過程,從選址、造型、制作、安裝都需要親力親為,勞心勞力。因此,雕塑的成本 較高。
另外,收藏雕塑還需要一定的空間。雕塑形體較大,價值較高,人們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購買,買回來了,房子太小,也無處安放。這也 是雕塑收藏難的原因之一。
雕塑與繪畫作品一樣是藝術的載體,因此近幾年在國內很多拍賣行會把雕塑與繪畫作品一同以拍賣專場的形式展出,但是雕塑的價格卻遠不 及繪畫作品。與油畫動輒千萬元的成交價相比,雕塑拍賣價格偏低,成交量不大,與高價位的中國當代藝術品相比,價格更是相差甚遠,買家多 為裝飾家居用。
“雕塑作為工藝品和裝飾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這樣的成品上升不到藝術品,成為補充裝飾家庭的裝飾品的雕塑,整體來說工藝水平偏低。 所以雖然雕塑的藝術價值與繪畫作品的藝術價值同等,但是在國內,雕塑的整體價格要遠遠低于繪畫作品。”張維寧說。
雕塑與其他藝術品相同,充滿了藝術性,蘊含著創作者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體現了創作者的藝術修養。但是,雕塑作品的藝術立體性及 展示性卻明顯優于其他作品,在所有藝術門類中,雕塑還是裝飾性最強的。“它可以觸摸,可以不停地換角度欣賞,在不同的光線下,它又能給 人帶來不同的感官享受,”張維寧說,“可以說,雕塑是無數幅平面畫作的集合。”
如果想收藏雕塑作品,張維寧先生建議,一可以收藏名家作品,更好是有名家簽名的作品,小樣也可以,這一類升值的空間較大;二可以收 藏材質本身比較有價值的作品,比如玉質、木質等,因為材質本身就有價值,再加上雕塑家的名氣,作品價值的提升空間很大。